雲林銀齡宜居友善尊嚴
鄉林雲峰
南華大學
樂齡健康學習平台
嘉義優鮮
運動i臺灣 雲林動起來
慢遊雲林-抽百萬名車

【記者陳信利/嘉義縣報導】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今天(17日)舉辦42號隧道竣工典禮,行政院長陳建仁、農業部次長杜文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及縣長翁章梁等人與地方各界代表,共同見證歷史時刻!
 
典禮開始前,祈福儀式由鄒族特富野社汪義福頭目、鄒族特富野社陳明川長老、石明華長老、高德生長老及來吉部落梁崇效前主席等人,面向隧道洞口東方,誠心用鄒族母語向山神說明工程已順利完工即將恢復行駛。
 
過程中邀請大家一起舉杯向山神敬酒,並與來賓分享豬肉、小米酒、糯米年糕等祭祀用品,祈求保佑林鐵火車出入安全,一路順隧!
 
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工程人員離鄉背井,每天在濕冷偏遠山區,及暗無天日的隧道內日夜輪班工作,有時候好幾個月沒機會見到家人,感謝所有參與本工程的施工人員共同打拚。
 
陳院長並肯定林鐵處以創新思維,兼具環保與文化保存,並積極處理施工期間遭遇的諸多突發事件。
 
以高環保、高品質、高效率完成42號隧道工程,讓國人期盼已久的阿里山林業鐵路全線通車,終於迎向曙光,
 
「42號隧道,正式啟用!」陳院長手持無線電話機宣布,司機員接到指令回復「收到」後,隧道內編號DL-42機關車立即亮燈、鳴笛,獲得來賓熱烈掌聲。
 
縣長翁章梁說,林鐵前後停駛15年,終於要全線通車了,但沿線還需交通部更嚴格審議,勘查整體安全性,栩悅號、福森號也將加入營運,國際級景點阿里山會因這些改變,質感大大提升,歡迎全國民眾來嘉遊玩!
 
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指出,阿里山林業鐵路於104年將莫拉克颱風造成421處災害復建完成,當年9月又因杜鵑颱風強力侵襲,十字路站至屏遮那站間的42號隧道,發生2處共達55公尺大型崩塌而停駛。
 
經綜合評估決定新建1106公尺隧道,110年1月8日動工,歷經3年終於完成全線通車最後一哩路!
 
本工程設計理念採尊重自然生態與環境永續減法工程,擇定堅硬岩盤,避開不穩定崩塌地,並連接既有43號隧道,減少開挖,僅設置一個隧道洞口,降低對周邊環境干擾。
 
隧道內每隔40m設置一處避車洞,每200m設置避車道,提供緊急避難使用。
 
林鐵及文資處長黃妙修表示,為克服偏遠山區無通達公路,為了不在河床新闢3公里施工便道,以暫時性拆除1.3公里既有鐵道,作為機具和材料運輸通道,達到最小地貌與地景擾動。
 
隧道開挖所產生3.2萬立方公尺土石,就近利用穩定平台回填及噴植原生草種進行復育,兼具邊坡保護及避免土石外運造成空氣、噪音及交通影響等多重效益。
 
此外,保存既有42號隧道東、西洞口原貌,未來將作為環境及文化教育場所,不定期舉辦主題列車探索另類的阿里山。
 
竣工典禮特地邀請林鐵處工程主辦連祥益技正及工地主任李致寬,分享施工過程面臨機具及材料運送、隧道開挖面送風、抽坍、湧水,受COVID-19疫情影響,人力短缺,以及遭遇俄烏戰爭,國內炸藥短缺等挑戰。
 
工程以鐵路作為運輸道路、縮小材料尺寸、開設橫坑、加強支撐、止水灌漿、提升工率等方式,在不見天日的隧道內,克服先天條件的種種限制,孤獨而堅毅地推進,順利如期如質完工。
 
現場並邀請來吉村鄒族藝術家,分享隧道洞口充滿跨國的愛與溫暖彩繪創作故事;接著邀請在場人員一起搭乘火車體驗新建42號隧道現場,共同見證新舊隧道,也代表著林鐵未營運路段「十字路~二萬平」即將連通。
 
同時行經最朗朗上口的Z字型路線(俗稱火車碰壁)的第一分道,因此推出「十二萬分幸福」一卡通,遊客可以儲值暢遊阿里山,為自己創造滿滿的幸福與回憶。
 
今天參加林鐵42號隧道竣工典禮來賓,包括行政院長陳建仁、農業部次長杜文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林鐵及文資處長黃妙修、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長張岱等人。
 
地方各界來賓有縣長翁章梁、市政府參議林建宏、阿里山鄉長高瑞芳、阿里山鄉鄉民代表會主席林清良等人。
 
另有鄒族特富野社汪義福頭目、鄒族特富野社長老阿里山鄉獵人協會理事長高德生、達邦社汪啟德頭目、來吉部落鄭秀琴主席、十字村長許瑞文及各界代表共同見證。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查詢網址:https://afrch.forest.gov.tw。(圖、影音/林鐵及文資處、縣政府提供)

分享

全國《議長盃》桌球賽暌違2年嘉義縣開打 縣長翁章梁、議長張明達開球迎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