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竹博覽會
慢遊雲林-抽百萬名車
運動i臺灣 雲林動起來
虎力滿滿創薪程-校園徵才博覽會
鄒去嘉義
雲林首次篩
慢遊雲林-抽百萬名車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陳怡文教授帶領的多維列印醫學研究及轉譯中心跨校技術團隊,開發國內第一個成功運用醫療體系內臨床資源及跨領域合作研發之患者體外腫瘤藥物精準篩選平台,提供給醫師更真實預測治療效果的精準診療指引,不僅造福癌症患者,也展現台灣生醫科技實力,榮獲今年科技部「2021未來科技獎」殊榮,稱得上實至名歸。
    
陳怡文教授技術團隊開發的藥物精準篩選平台名稱,「生物製造之癌症晶片應用於患者特異性用藥預測平台Biofabricated the patient-specific tumor-on-a-chip system for medical prediction」,著重於應用患者腫瘤細胞,在體外建立與患者體內相似的腫瘤特性及微環境,並透過高通量標準化試驗,達到準確地在體外符合生理條件的3D腫瘤類球體晶片中測試癌症藥物對病人腫瘤細胞的效果。
   
在臨床相關性之研究方面,陳怡文神采奕奕解說,目前已與中國附醫肺癌團隊合作,獲得許多與臨床具高度相關性的結果,甚至提供給臨床醫師在除了診療指引外其他用藥的可能性,幫助患者獲得更有效的治療。
   
除此之外,這項前瞻技術亦建立帶有免疫細胞的腫瘤微環境,使用患者自體的免疫細胞,使其體外腫瘤類球體具有與體內腫瘤相似的免疫微環境,藉此可以有效運用於體外測試免疫療法或細胞療法的效用評估,使得此技術的應用方向更為廣泛,以幫助臨床醫師能同時評估患者在多種治療方法上的效果。
    
陳怡文表示,在台灣,癌症被列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位居十大癌症首位,為了對抗癌症,已有許多療法問世,提供給病人更多治療的可能;然而,以往在癌症治療的決策上,主要根據癌症診療指引及醫師的經驗,但由於患者個體差異及未知的致病及藥理機制,往往造成許多診療指引用藥未達到預期效果的例子,往復更換治療方法的過程,使得患者增加許多生理、心理及經濟上的壓力。
   
由此可知,癌症精準醫療在市場上具高度需求性,陳怡文教授技術團隊於是透過患者的腫瘤檢體,建立個人體外腫瘤微環境進行療法測試,透過直接判讀腫瘤細胞經藥物處理後的活性,提供給醫師在標準診療指引之外,一個能更真實預測治療效果的精準醫療平台。況且,精準醫療除了必須達到「精準」之外,「速度」亦為技術開發重點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此藥物精準篩選平台能提高藥物開發成功率,具「新藥研發」產業應用性潛力,期望本技術逐步成熟後,成為高精準的常規臨床前試驗,預期可在更合理的開發成本下協助新藥開發之時程,大幅改變現有醫藥產業現況,並帶動商品之創新。
   
陳怡文教授帶領跨校際團隊成員包括,國立清華大學王潔副教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鄭逸琳教授、中國醫藥大學謝明佑助理教授、亞洲大學沈育芳助理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張穎宜主治醫師及副研發工程師甘愷雯、助理研發工程師陳建璋。

分享

78歲碩士道長為262年歷史玉虛宮進行普渡及祈求瘟疫平息法會

中市青年「捷」然不同!腦力激盪接軌台中路網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