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首次篩
慢遊雲林-抽百萬名車
雲饗豬
在嘉好

【記者陳信利/嘉義報導】根據水利署資料顯示,中南部進入枯水期,台灣面臨60年來最嚴重枯水危機,影響民生、灌溉、工業與影響國家經濟成長的科學園區。台灣年均降雨量高達803億噸,全台水庫卻只能留住76億噸蓄水量,全國台灣耀活協會理事長蔡永澤認為,原因就是河沙沖積淤積未清除,「水庫」最後會變「土庫」。
 
全國台灣耀活協會理事長蔡永澤表示,政府與水庫管理局應在每年11月到隔年4月期間,把握清淤關鍵時期運用國軍充沛人力資源清除淤泥,水庫在清淤後在汛期就可容納更多水量,並將清出河沙泥土作為鄰近產業道路或自行車道使用。
 
但事實上,這只是治標方法,以嘉義縣為例,仁義潭水庫與蘭潭水庫相通,仁義潭水庫將水排到低水位的蘭潭水庫存放,政府再將面積廣大的仁義潭水庫清淤是正確做法;但若採取「伏流水」工法取水,才是未來長期的治本良方。
 
擁有管理博士學位的蔡理事長說,所謂「伏流水」工法取水主要精神,就是選取在與水庫平行支流往下挖約11-15公尺深,取其淺層地下水,而取水方向與挖取地點須在水庫平行而非流進水庫的支流處,這是與其他工法最大的差異。
 
因為這些流進水庫的支流已枯竭可能已無伏流層,這正是目前很多水庫管理局用錯位置以致取不到水,甚至引旁邊支流來水庫,這都是錯誤方法。「伏流水」工法取水,是不同於抽取地下水或挖掘深層水源會造成地層下陷,伏流水取水對高山民眾飲用水取得更是重要與珍貴。
 
他指出,平行支流河床有如一塊海綿,第一層是粗顆粒組成的含水層,飽含水分,再下面是黏土組成的阻水層,伏流水就是阻水層以上,和河水相通的這層含水層。簡單地說,河水是地表水,但到了旱季,依然在河床下流動的水即是「伏流水」。
 
蔡理事長也提出另一種不在支流處理方法,就是在清淤時只要針對還存有「伏流水」水層的正確位置,去挖掘也是可行的另一工法。
 
基本上,蔡理事長偏向採取在水庫旁的河床實施此工法,以水平式集水暗取水管,直接引入水庫或淨水場,因為在國外並不建水庫,如此會破壞生態與占用人類可使用土地。
 
使用「伏流水」工法不但節省經費也減少大量人事開銷,但此工法要注意的是,台灣有些土地是過去曾有重金屬汙染地區,就不適用此工法。
 
蔡理事長認為興建水庫並不是政府可採取的唯一方法,伏流水取代水庫是可行的政策值得投資,打破過去我們總認為一個颱風來,所有水庫就會滿水位的迷思。
 
蔡理事長曾在國際期刊多次提出長城與長江大壩間力,改變了原本地球公轉時的平衡,地軌已偏移了角度,以致颱風減少,四季轉成只有夏冬兩季,這都將是未來除了會持續缺水外,還會有的更多天候變數!

分享

麥仕佳董事長陳志池糾集親友和企業好友陪喜樂憨兒過生日。(照片喜樂提供)

雲林麥寮高中楊睿萱衝破全中運400公尺29年來大會紀錄 未來將赴美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