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English):
Harvesting Chinese Toon | At Sakura Field Health Leisure Farm, health chef Chen Yingmei transforms leaves into delicious ingredients!
日文(Japanese):
香椿を収穫|櫻田野養生レジャーファームの養生料理人・陳櫻美が大変身、葉っぱが美味しい料理の素材に!
馬來文(Malay):
Menuai Daun Toona | Di Ladang Rekreasi Kesihatan Sakura Field, cef kesihatan Chen Yingmei mengubah daun menjadi ramuan makanan yang lazat!
採香椿,製作香素食火鍋專用的香椿醬。讚啦!香椿醬拌麵很好吃喔,香椿枝切片煮雞湯鮮甜美味啦!






新聞辭典:香椿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樁頭、大紅椿樹、大眼桐、春陽樹、豬椿、春尖、毛椿、椿芽、杶、椿摴樹、櫄、橁等,根有二層皮又稱椿白皮,原產於中國。其種加詞「sinensis」意為「中華的」。
特徵
株高可達25公尺(82英尺),樹幹直徑可達70公分(28英寸);偶數或奇數羽狀複葉,長50—70公分(20—28英寸),寬30—40公分(12—16英寸);葉長約9—15公分(3.5—5.9英寸),寬2.5—4公分(0.98—1.57英寸),小葉約10至22枚,葉全緣或有淺齒。
香椿嫩芽帶有紫紅色或紅褐色,有特殊香味。花期為每年7月,開白色小花,頂生圓錐長花序,每個花序5枚兩性花,花枝稀疏。開花後結金黃色卵形果實,香椿果成熟後裂開,其內橢圓形種子落地。
外觀上,香椿和臭椿非常相似,只是樹葉氣味不同;另外,香椿的樹皮粗糙,臭椿比較光滑。
分布
東亞、東南亞,北至朝鮮,南至泰國、印尼等地均有生長。香椿在中國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地和平原地區均有栽培,其中以山東、河南和河北栽埴最多,其中尤以河南信陽之大面積栽培較為著名。
文化
古代香椿樹常常被視為長壽的象徵,典故源於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意為上古時代的大椿樹以人間八千年當做自己的一年,可見壽命之長久)。後人便常常用帶「椿」的詞語來形容福壽綿延,如以「千椿」形容千歲,又如以「椿壽」作為對長輩的祝壽,以盼望長輩像椿樹一樣長生不老。
古人也將已過耄耋之年的父親稱為「椿庭」。相傳孔子的兒子孔鯉因怕打擾父親思考問題,便在路過庭院時快步走過,即「趨庭而過」,後人就把「椿」與「庭」結合了起來,稱父親為「椿庭」。而古人又喜歡將母親形容為「萱草」,成語「椿萱並茂」便是形容父母健在、健康長壽。「椿萱並茂」中的椿和萱指的是香椿和萱草,分別代稱父親和母親,因為香椿壽命很長,而象徵母親的萱草可以使人忘憂,因此成語的意思是父母均健在、安康。
用途
香椿木可製作家具,也可作造船、建築材料。香椿也是庭院和街道旁的觀賞樹木。香椿葉可以食用。 椿樹皮含川楝素、兒茶酚,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及蛋白質,營養豐富。川楝素為良好的驅蛔蟲劑,並對肉類中毒有治療效果。中醫應用上,根有收楝、止痛、止血功效,樹皮可去燥熱、澀腸止血、殺蟲解毒,台灣中藥店所售紅椿皮,即香椿之樹皮即樹根部位。花含有揮發油,樹幹有樹膠,椿木及椿根可萃取芳香精油為椿油。葉具香氣無味,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蟲、女子血崩,降血壓、血糖、尿酸,開胃,水土不服等功效。名間有稱「長吃香椿,不染雜症」之說。
料理
香椿的葉片有獨特濃厚的味道,可做香料。嫩葉乾燥後磨成細粉,素食者時常拿來當調味料,而且還可以製作多種菜餚。
香椿醬
在家裡自製香椿醬的方法相當簡單,將香椿的嫩葉採下後,清洗乾淨去除硬梗,待乾燥後切成細末,放入空罐中再淋上香油,讓香油漬過全部的葉末,完成後可擺放在冰箱裡,烹調時可隨意取用。
在拌麵、炒豆腐、蒸魚、炒蝦時,加上少許香椿醬,與一些蠔油和沙茶醬混合可以增加食物香味。
香椿魚
- 配料:香椿芽、麵粉和澱粉(雞蛋,三者任意組合),油,食鹽、花椒、料酒等調味品按需添加。
- 操作:將麵粉和澱粉配成麵糊,使洗凈的、沸水焯過的香椿芽外裹上一層均勻的麵糊(或雞蛋液),將油燒至六七成熱,然後放入鍋內炸成金黃色即可。
- 口感:香醇乾脆
香椿拌豆腐
香椿炒雞蛋
雞蛋打成液態後加食鹽(料酒也可加入),將沸水焯過的、切成末的香椿與之攪拌均勻,然後將油燒至七成熱,將雞蛋倒入鍋內翻炒熟即可。
椿芽煎蛋
材料:雞蛋200克,香椿嫩葉芽50克,椿葉嫩芽切碎聞到像香蔥的味道即可混入蛋中,忌用沸水燙。澱粉10克,油150克,鹽2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場域介紹
養生廚娘陳櫻美,在春天櫻花盛開的時節出生而得名,長年在台北投入美容美髮的專業。87年因罹患甲狀腺癌,到花蓮調養身體,講究健康飲食的她,意外發現野菜能使纖維增量,代謝順暢,在90年11月11日創立野菜養生餐廳。從小耳濡目染客家料理,秉持著客家傳統的簡樸與毅力,潛心研究出櫻田野養生館裡所有養生菜色,每日供應,現摘野菜,讓客人無限量食用。櫻田野由此邁向以野菜為主軸的客家料理餐廳。 從餐廳、民宿到農莊,櫻田野致力於ESG企業的永續發展。廚餘自行處理透過農業循環再利用,轉化成肥料,調節地力。櫻田野期望與大地和平共處、尊重自然、愛護土地及透過蔬食分享健康、分享美食、分享快樂的核心價值傳遞給每一個人。資料來源:農業部
餐廳最大容納250人,包括:合菜20桌、個人火鍋50人。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在櫻田野辦活動免場地費,櫻田野邀您來賞花拍照、玩動物、吃美食。
營業時間:1100~1400;1700~2100
最後入場時間為 1930 。
預約專線:03-8540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