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民主來之不易,是過去兩代人努力奮鬥才有今天的民主環境,然而,如今的民進黨一邊高喊「民主」、「團結」,另一邊卻一步步蠶食民主體制的根基。尤其是賴清德,其政治作為,早已暴露出濃厚的反民主傾向,賴清德總統的「反民主前科」絕非空穴來風。早在他擔任台南市長期間,便因為拒絕出席市議會超過246天,與官員集體杯葛台南市政監督程序,被監察院正式彈劾。
這是中華民國地方自治史上,首見的行政機關抗拒議會制度案例,如今賴清德身居國家元首,對「團結」、「民主」大談特談,卻對過去自己反民主的歷史,避重就輕,毫無反省。
民進黨的反民主作為並不止於個人領導者的操守問題,而是體現在整體制度運作的改造工程上。2019年以來,《反滲透法》、《數位中介服務法》及一系列打壓言論自由的法案,成為民進黨手中削弱異已、壓制公民社會的利器。《反滲透法》條文模糊廣泛,導致無數基層民代與地方人士,僅僅因爲正常兩岸交流行為,就遭到司法機關傳喚,寒蟬效應遍地開花;而數位法案則意圖讓網路平台與媒體自我審查、箝制言論,形塑「綠色審查機器」,試問,這個與過去民進黨口中批判的反民主政權,有什麼差別?
2020年中天新聞台未獲得換照資格,雖然NCC對外宣稱「專業審查」,但實質上大家都知道是政治打擊異己的手段,這導致台灣新聞媒體第四權被侵蝕,台灣媒體環境也有朝向逐漸單一化的危機!
民進黨將司法體系當作打壓在野的工具,早已不是新聞,而賴清德上任以後,越來越明顯!類似的司法案件,檢調選擇性辦案,用不符合比例原則的司法調查來政治迫害對手,我們看到今年許多國民黨地方黨部被搜索、藍營罷免團體被調查,而綠營的罷免團體卻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民進黨操控司法的雙重標準已經引起台灣社會廣大民怨。
法官在民主國家皆為獨立機關,主要目的是檢視政府機關或法律是否危害到人民權利,也就是說:大法官是民主憲政制度中的「守門人」,透過釋憲來防止政府濫權、保障人民權利,確保整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不偏離憲法軌道。而賴清德總統大舉提名「自己人」出任大法官與監委,使憲政機關完全綠化,監察院變成橡皮圖章,司法院淪為擺設,這一切不就是民進黨反民主的行為嗎?
2019年民進黨主導修改《公投法》,硬生生將公投與大選脫鉤,導致投票率大幅下滑,幾乎等於「沒收人民公投權」。原本口口聲聲說要「還權於民」的民進黨,如今卻公然將人民拒於民主門外,變成壓制民意的政黨,尤其公投結果為憲法賦予人民之創制權,民進黨這幾年為依公投結果而不執行的數不勝數,如:【以核養綠公投】、【反空汙公投】、【反深澳電廠公投】、【反同婚專法公投】等,民進黨還敢宣稱自己是推動民主進步嗎?
2025年賴清德政府提出恢復軍事審判制度等國安對策,舉國譁然,當年「洪仲丘事件」後,馬英九推動軍事審判回歸普通司法體系的改革,如今賴總統走回頭路,是人權大倒退,也推翻當年民進黨的主張,更重要的是,恢復軍事審判後,更讓人質疑賴政府是否要一步步推動恢復軍法統治?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批評此舉是「民主大倒退」!
更荒謬的是,民進黨自詡「轉型正義」的領航者,實際上卻將「轉型正義」作為清算異己、摧毀中華文化的政治工具。不論是教育部的課綱調整,或者是文化部針對藝文團體的補助導向,都讓人質疑,這就是政治大辣辣的入侵人民文化認同自由的行為!
7月26號即將舉行的罷免行動,表面上是民主參與,實則是民進黨操弄制度、清算在野的政治鬥爭。民主最珍貴的優先選項在於溝通協商,找出共識,而不是動不動就運用罷免手段,打壓意見跟自己不同的人,罷免原為制衡民主失職的『極端手段』,卻在民進黨刻意降低門檻後,淪為動員仇恨、剷除異己的工具。這場針對國民黨立委的大規模罷免,不僅無視60%的民意授權,更讓台灣民主制度陷入反覆重賽、無限內耗的不良狀態。
中國國民黨一定會堅守中華民國民主憲政體制,在如此兵凶戰危、風雨飄搖的兩岸現況,唯有堅守中華民國民主憲政體制,台灣才能在兩岸的交流與對話中,取得更多良性的發展機會,兩岸要和平,就要進入體制對話,而台灣的民主體制要不斷向上提升,我們才可以在兩岸的體制競爭中,取得優勢。這是我們守護台灣人民、守護未來子子孫孫的承諾!我們將永遠堅守在台灣民主的第一道防線,勇敢為人民發聲,拒絕綠色威權壓迫!
我們呼籲大家7月26號,一定要出來投下不同意罷免的選票,守護花蓮的建設,守護台灣的民主,一起終止民進黨的反民主行為!
參加人員:花蓮縣黨部主委盧新榮、副議長徐雪玉、書記長吳東昇議員、林正福議員、發言人:吳建志
中華民國114年7月18日
中國國民黨花蓮縣議會黨團 敬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