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東縣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自113年起參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動的「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積極投入黑熊棲地巡護工作。今(114)年小米收穫祭狩獵前夕,族人 Cegaw古馥維帶著兒子Lavoras 古賀,進入山區傳承狩獵文化時目擊臺灣黑熊,隨即主動停止狩獵並通報,展現族人保育的態度。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7/29日晚間前往部落,頒發獎勵金及獎品予 Cegaw 父子,古昌弘頭目、胡敏杰理事長、陳興榮村長及田明元代表、多位巡守隊員及族人們在場見證這份榮耀。
本次黑熊通報事件發生時間,正值部落年度重要祭儀期間,往常魯凱族人會透過進行狩獵,講述獵場名稱與意義、辨識民族植物與野生動物,及教導狩獵禁忌等方式傳承山林智慧。Cegaw與兒子在山中目擊黑熊便停止狩獵活動,是傳統文化中對黑熊的敬畏與尊重,也透過親子互動過程中將保育觀念紮根傳承下去。
回顧去年,東興母熊在達魯瑪克部落附近山區受困,儘管部落族人即時動員協助救援,仍無法挽回母熊性命,留下深深遺憾。達魯瑪克部落自參加「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成立巡守隊之後,不僅定期巡護黑熊棲地,協助移除或觸發來源不明的獵具,也在今年2月份首次在巡護區域內拍到黑熊出沒影像。
臺東分署表示,達魯瑪克部落傳統文化裡將黑熊視為神聖的「大地守護者」,部落傳說與禁忌中多有對黑熊的敬畏與保護的意涵,這份深植於文化中的山林智慧,早已內化為族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態度;此次Cegaw 父子目擊黑熊後的舉動,不僅提醒我們,人熊之間要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更是融合部落傳統文化與當代保育觀念的實踐案例。透過在部落公開頒發獎勵金6,000元及獎品,也是分署表達對族人的肯定。
臺東分署指出,目前臺東縣內已有15處社區發展協會,共計177名部落夥伴參與「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執行棲地巡護及監測,期盼更多位於黑熊出沒熱區的部落社區加入,攜手瀕危物種保育。同時也呼籲民眾,發現黑熊或野生動物受困,儘速撥打臺東縣民專線1999及林業保育署24小時專線0800-000-930通報;也提醒山村居民做好廚餘及飼料等食物管理,避免吸引黑熊或其他野生動物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