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碧珠員林報導〕國立員林高中3年級13班張博程同學,從小對媽祖神明情有獨鍾,不但製作51件與媽祖相關的文物和圖畫,還在校內「藝站」展場空間,舉辦一場罕見的個展,展名:「拾光啟程」。
為讓這場「與神明的對話」更有深情,張博程同學大膽提出迎請北港朝天宮媽祖返校觀展的想法,想不到這個「膽大」想法獲學校支持,校長楊豪森說,校園是為孩子們搭建的舞台,讓同學盡情發揮才華,追尋夢想,加上「博程」是一位很真誠的學生,他非美術班,但繪出來的圖畫,絕不輸給專業美術科班生,他又是本屆學生會長,對自己熱愛的領域投入極大心力和情感,在不違反法令下,學校不僅支持他,更要感到驕傲。
楊豪森校長說,員林高中校內﹁藝站﹂空間是為愛好藝術的學生而設,原為存放獎杯的空間,第20屆美術班黃郁涵同學在校內走廊,以書法寫下「懷才不遇」的裝置作品,他看到後深刻體會學生確實需要一個可以自由揮灑創意的舞台,乃與當年總務主任王儀珍、美術老師何鴻志商議,決定將獎杯陳列室活化,成為學生專屬的展覽空間,取名「藝站」。
楊校長說,藝站第17檔的檔期安排「二林囝仔(張博程)與神明的對話,令人矚目的是張博程同學為個展,特與師長赴北港朝天宮恭迎媽祖聖駕蒞臨校園觀展賜福,完成一場跨越世代,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心靈對話。
楊校長指出,18歲的張博程同學二林人,從小在濃厚的信仰文化中成長,神明對他而言,不僅是膜拜對象,更是心靈連結及對話的夥伴,他發現歲月流逝,許多珍貴記憶和傳統,在時間洪流中逐漸模糊,甚至被遺忘。為此,他創立「程朝閣文創工作室」,專注在客製化繪圖及文創設計開發,試圖用自己方式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楊豪森校長說,張博程同學希望透過作品分享他和神明相遇的故事,拾起那些曾帶來感動和力量時光,讓更多人欣賞到信仰文化之美。
楊校長強調,迎請媽祖聖駕蒞臨校內展場,為展覽帶來無上的祝福和光彩,不僅是學生個人策展的創舉,更是傳統宮廟文化和現代高中校園藝術空間一次完美的結合,誠摯邀請各界人士蒞校參觀「拾光啟程」個展,一同感受這名二林囡仔與神明間的動人對話,一起為文化延續祈福。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