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空軍服役超過半世紀的F-5E「虎II」戰機與偵察型RF-5E,7/4日上午在花蓮空軍基地舉行隆重除役典禮,為其輝煌的服役歷程劃下句點。
上午9時30分,5架F-5戰機接連升空,飛越典禮現場向與會嘉賓致意,最終滑回跑道通過象徵榮耀退場的「水門」儀式,正式結束其長達51年的軍旅生涯。
F-5E/F自1974年引進、1975年開始國產化生產至今,已累計製造超過240架,長期擔任我國空防主力。國防部指出,F-5E不僅在冷戰時期穩固台海空防,更奠定我國航太工業基礎,其國產化過程象徵國防自主的開端,為日後IDF經國號戰機的研製鋪路。
進入新世紀後,F-5E逐步轉型為訓練與模擬作戰任務用途,尤其擔任「假想敵」角色,有效提升飛行員實戰經驗。隨著飛機老化與新型戰機逐步成軍,F-5E於今日正式退役,相關任務未來將由國產勇鷹高教機接替。
空軍司令部於典禮中表示,F-5E陪伴空軍走過多個歷史轉折,不僅守護領空,亦孕育出無數優秀飛行員,是見證我國由接受軍援走向國防自主的重要象徵。「雖然F-5E今日正式告別天空,但其精神與貢獻,將永遠銘記於空軍歷史之中。」
曾任F-5E飛行教官、服役達3,200小時的李興智表示,F-5是一架非常安全且穩定的飛機,守護台海逾半世紀,其貢獻值得銘記。他亦分享過去飛行任務中,曾巡航至平潭島沿海,與對岸戰機短暫並飛的經歷,「當時的台海雖未交火,但氣氛緊張,任務壓力極大」。
軍事迷李博儒與林先生也專程到場送別F-5E,表示這架「簡單、耐用、性能穩定」的老虎戰機,是台灣防空記憶的重要一頁,今日能親眼見證其最後飛行,感到既榮耀又不捨。
F-5E戰機的除役,象徵台灣空防進入新世代,也為我國戰機編制與訓練體系帶來新的契機與轉型。歷經半世紀的風雨與藍天,它的光榮,已然寫入歷史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