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朝枝南投報導︺南投縣政府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今(30)日上午於縣政府一樓大廳攜手舉辦「友善石虎 南投同行-標章農友及協力夥伴成果分享暨表揚大會」,由縣長許淑華、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一起表揚近40位長期投入石虎保育的農友與協力夥伴,現場並展示「友善石虎農作」推動成果,展現中央、地方、學術、農友與產業通力合作的保育實踐。
包括縣議員林儒暘、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楊嘉棟、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長李正賢、副分署長王怡靖等人亦到場支持,肯定跨域合作的成果與發展模式。
許縣長表示,南投是石虎的重要棲地,很高興能與農業部合作推動保育工作,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的認證,目前南投已有38位農友取得通過有機驗證或綠色保育標章的「友善石虎農作」,另有9位農友符合產銷履歷的「友善石虎農作─安全蔬果」,友善田地面積計達86.56公頃,涵蓋稻米、香蕉、紅龍果、芭樂與柑橘等多元作物,未來縣府會繼續努力,打造野生動物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另外,許縣長也感謝協助販售推廣友善石虎農產品,及將石虎蔬果入菜做成點心的在地商家及廚師們,豐富多元的開發與應用,不僅展現南投農業的創意,也讓消費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成為石虎保育的一份子,促成生產者與消費端的永續連結,讓保育理念進一步走入日常生活與消費市場。
林署長表示,除了農友的支持配合外,支持友善農作產品的南投在地業者及消費者也在保育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希望大家要用新臺幣實質支持友善農作產品、協助販售推廣,成為農友的強力後盾,讓生態保育融入生活環境中,也能為生態保育盡心力。
楊所長表示,石虎為臺灣原生的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主要分布於中部淺山與農村交錯地帶,棲地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面臨棲地喪失、與人衝突等風險,自103年起,林育署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於南投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制度,並自108年起攜手南投縣政府導入生態服務給付與在地政策工具,鼓勵農友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毒餌、非友善之防治網、採行草生耕作、不放養及餵食遊蕩犬貓等友善行動,使農地成為石虎及其他共域野生動物安全棲息與覓食的重要空間,楊所長強調野生動物是大家的好鄰居,保育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