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世昌台中報導]
55歲詹先生是職業駕駛,過去有偏頭痛病史,過去頭痛只要吞一顆止痛藥就沒事,但這次卻反覆頭痛超過三個月,吃藥也沒效。今年六月在友人介紹下到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慢性頭痛特診」就醫,經醫師詳細問診、追蹤病史,確定是鼻竇炎併發頭痛症狀,經開立藥物治療鼻竇炎,果然症狀明顯緩解,才知道這次頭痛是鼻竇炎惹禍。
55歲詹先生是職業駕駛,過去有偏頭痛病史,過去頭痛只要吞一顆止痛藥就沒事,但這次卻反覆頭痛超過三個月,吃藥也沒效。今年六月在友人介紹下到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慢性頭痛特診」就醫,經醫師詳細問診、追蹤病史,確定是鼻竇炎併發頭痛症狀,經開立藥物治療鼻竇炎,果然症狀明顯緩解,才知道這次頭痛是鼻竇炎惹禍。
詹先生在門診自述就醫前三個月曾感冒,出現咳嗽、流鼻水、流鼻涕等症狀,吃藥治好感冒後卻接著出現頭痛症狀,頭痛部位多在額頭附近,發病時間不固定,但每次頭痛就悶脹難受,他懷疑是天氣太熱在車上工作時間過長造成,也坦言因為工作因素他先吃止頭藥緩解,只是停藥後頭痛又再度復發,讓他不勝其擾。
台中醫院表示,由於個案頭痛部位與頭痛方式與鼻竇炎發病症狀相符,加上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醫療團隊進一步安排鼻竇的X光影像,希望釐清是否有鼻竇相關病變,影像果然顯示左側鼻竇位置出現腫漲發炎現象,加上患者病情描述與相關病史,開立抗生素治療鼻竇炎頭痛,果然患者頭痛一周後明顯緩解,一個月後完全改善,生活品質與工作也恢復正常。
王星翰醫師表示,「慢性頭痛特診」中患者頭痛的原因很多,包括偏頭痛、血管炎、失眠、感冒等,通常都會根據患者病史、發病的症狀與部位來找出頭痛的特性與原因,症狀不典型就會輔以鼻竇x光影像等檢查追查病因,像詹先生這種感冒併發鼻竇炎的患者就是其一。
王星翰醫師認為,台灣由於空污、人口集中,加上海島國家特有的濕熱環境,許多民眾飽受慢性鼻竇炎所苦,他並根據2023年6月《鼻科學》(Rhinology)一項研究統計指出,台灣鼻竇炎發生率約3-6.4%,約有1百萬人上下患者常苦於鼻塞、鼻涕倒流、臉部脹痛及慢性咳嗽所苦,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嗅覺及睡眠品質;青少年病患還可能因注意力不足、缺課而阻礙學習。
「其實只要配合醫師檢查並治療,鼻竇炎引發的頭痛是可以治療的。」王星翰醫師說,目前常見的鼻竇炎治療方法包含消炎藥物、鼻腔沖洗、及抗生素治療;另維持通風環境及個人衛生,遠離過敏則是預防鼻竇炎的方法,提醒民眾如有頭痛經治療後仍反覆發作,可找專業的神經內科醫師就診,對症下藥,遠離慢性頭痛困擾。
圖:醫院神經內科王星翰醫師說明,「鼻竇頭痛」常見的疼痛位置分散在雙眼上下與鼻腔周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