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縣玉里協天宮董事長吳俞螢表示,依照傳統習俗,供奉關聖帝君為主神的協天宮,每年都會在中元節前夕,舉辦一連三天的盂蘭盆會,其中包括在秀姑巒溪玉里大橋東側溪畔放水燈,目的在替水中的孤魂野鬼照路,招引至陸地共享普渡。放水燈除了通知水上孤魂隔日普渡的消息外,也有贈屋給居無定所的孤魂野鬼居住之意。





新聞辭典:水燈
水燈,又稱流燈,是浮於水面的燈,依水燈所在的水體不同又稱河燈、江燈、湖燈等。最原始的水燈是把點燃的燈放進水裡漂浮的一種,稱為水燈頭。水燈源自印度,後來因佛教傳播,流傳至東南亞及東亞地區。在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南亞文化圈中,水燈是祭祀、送厄、祈福的儀式,在東亞則多見於普渡儀式中,屬一種接引水中孤魂接受普渡的儀式,為祭水幽儀式的一種,常見於醮會、盂蘭勝會等,又稱照冥。在台灣、日本又有水燈排,是以大竹子或木頭為中柱,左右以數條竹子或杉木紮成筏形,分幾十格或幾百格,每格懸掛一燈。除了在水中漂浮的水燈外,近年還出現了固定在水中位置的。
源由
水燈源於印度教、婆羅門教,是法會的一種稱為阿爾蒂(印地語:आरती、馬拉提語:आरती、奧里亞語:ଆରତୀ、泰盧固語:హారతి)的祭祀儀式中之燈祭。其中水燈是用作祭祀河神如恆河女神等,並有流放罪孽、送走厄運、祈求好運的寓意。佛教建立後,這儀式也被沿襲,佛教的說法認為巨讀南瑪河岸上印有佛祖的腳印,人們就放水燈送到佛祖腳印地方,以示對佛祖的崇敬,後來再有了引領水中孤魂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