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特派員陳信利/嘉義縣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21日)前往嘉義縣番路鄉農會,關心柿子產業的發展與未來規劃。
卓院長由縣長翁章梁、立委蔡易餘、農業部次長胡忠一、環境部長彭啓明、農糧署長姚士源、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李碧菁及番路鄉農會總幹事趙幸芳等人陪同參觀並聽取簡報,展現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農業升級的決心!
嘉義縣番路鄉有「柿子故鄉」美稱,栽種面積逾200公頃,年產量超過4000公噸,產值最高突破2億元;不過目前加工量能不足,加工比例不到總產量3%,導致部分柿子滯銷,影響農民收益。
番路農會總幹事趙幸芳表示,農會已購置冷鏈加工廠用地,期望能獲中央大力支持,待加工廠落成啟用後,可望整合預冷、削皮、乾燥、包裝及物流,加工量可從10餘萬斤提升至百萬斤規模,並結合食農教育與觀光展售中心,帶動就業與觀光效益。
院長卓榮泰指出,極端氣候下農產品保存壓力增加,政府會協助農業轉型,特別是冷鏈設備與物流體系升級,以保障農民收益,也提升外銷競爭力。
卓院長說,農業部大力推動儲存與運輸的改革,透過先進冷鏈技術,為農漁民朋友提供更多服務,他感謝蘇貞昌前院長任內支持農漁畜牧業,改善產地端設備減少農業損害,讓農民辛苦付出的成果得到保障,並可提高收入。
卓院長指出,近來天氣酷熱,人要吹冷氣,柿子等農產品也要吹冷氣,才能讓農產品舒適快樂成長、健康外銷,因此在處理、儲存及運輸過程中,農業部積極推動先進冷鏈技術,提供農漁民更多協助。
在農漁民進行全球市場多元開發的過程中,政府不會讓農漁民朋友單打獨鬥,會運用科技及政府力量,提供更多技術、資金及政策協助。
卓院長表示,感謝行政院蘇貞昌前院長任內,於110年核定「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4年中長程計畫,投入119億元,分別以67億元、19億元及33億元布局全國農糧、漁業及畜禽冷鏈發展。
行政院已編列114年至117年冷鏈計畫預算58.81億元經費,補助各地農會、地方政府、生產合作社,其中也包含番路鄉加工廠及展售中心的1.9億元補助款,未來將持續投入資源,協助嘉義成為「農工科技大縣」!
卓院長強調,光有建物外觀的預算還不夠,還要挹注設備預算,讓智慧農業順利運作,考量國內市場供需、傳統市場交易情形,未來會繼續擬訂相關預算,讓生產、加工及銷售等流程更加順利。
縣長翁章梁指出,番路鄉農會推動加工廠與展售中心,將逐步建立完善冷鏈物流與契作制度,穩定市場價格,避免農民被惡性削價。他由衷感謝行政院大力支持,讓地方軟硬體升級,未來農民收益可望更穩定!
對於翁縣長及蔡易餘立委提及,冷鏈加工廠與屠宰場都需同時兼顧硬體與設備建置,若僅有其中一項預算,將難以發揮作用。
對此,卓院長表示,行政院在軟硬體方面將全力補助,期盼運用政府力量與政策,讓農漁民獲得更多協助,協助嘉義縣持續邁向智慧農業。
卓院長強調,這是政府應該肩負的責任,沒有農漁民辛苦為國人生產糧食,臺灣半導體晶片就無法順利生產,因此臺灣的護國群山,是由廣大農漁民朋友共同維護。
卓院長等人也參觀番路農會「柿餅SPA工坊」,了解農會導入的現代化製程,以「室內冷熱風恆溫乾燥技術」取代傳統日曬方式,搭配人工翻動與按摩,使果實展現金黃色澤與Q彈口感,並形成獨特風味。
卓院長說,番路鄉是國內牛心柿重要產區,利用牛心柿製成的柿餅非常美味可口,他也利用聽取簡報的時間親自品嘗,對柿餅美味稱讚有加。
惟目前牛心柿耕作面積有減少趨勢,為維護地方農業傳統,協助農民朋友恢復需要的耕作量,政府除持續鼓勵農民往精緻農業、農產品加工及產品多元化等方向發展外,也將逐步推動各項增強臺灣農業韌性的積極作為。
包括導入民間企業力量,鼓勵民間多加投資國內農業生產項目,促進從事各種農業研發工作、開拓更多通路、發展自有品牌等,以面對極端氣候挑戰。
卓院長強調,政府考量臺灣未來整體市場供需、國人生活消費需求與習慣、傳統農業與市場交易模式及通路等因素,將會持續強化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外銷等工作。
他期盼番路鄉農會展售中心未來能成為全台觀光休閒農業據點,將地方農業、文化、觀光合而為一,成為全國民眾觀光休閒、美食消費及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