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山鄉
嘉尚好禮
光影夢境
媽祖文化節
雲林表演廳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東海之夏
嘉義市防災資訊網
拒售菸品喬裝測試
114雲林全運會
旅讀水林狀元村
雲林縣立田徑場
114雲林全運會
雲菁人才培育年
嘉義市購物節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業配廠商

花東特派員張柏東/花蓮縣報導

堰塞湖溢流後短短兩週內河道已被沖刷加深逾百公尺
此次行動成功確認從林道至崩塌區現況與堰塞湖溢流口變化,取得第一手地形影像與崩塌變動資料,為後續防災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沿途可見溪水侵蝕力強大、峭壁陡峭,顯示短期河相與地形變化劇烈。
隊員們攜帶繩索、草刀與十字鎬等各種技術裝備,克服中級山崎嶇地形及多處崩塌路段。
特遣隊伍帶回的珍貴探勘資料
冒險犯難
為全面掌握堰塞湖上、下游地形變化,分署同步規劃自萬榮林道及光復林道二條路線進入湖區。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為掌握今(114)年7月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後的地形變化與潛在風險,特別結合東部搜救協會(東搜)及多位山林專業探勘人員合作,於9月至10月分2路線完成實地踏查。此次行動成功確認從林道至崩塌區現況與堰塞湖溢流口變化,取得第一手地形影像與崩塌變動資料,為後續防災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宛如世界末日
異世界

花蓮分署於堰塞湖形成之初即啟動應變作業,並於9月初正式委託登山界山林文化工作者、東搜搜救組副組長張光承擔任總籌劃,負責探勘任務統籌與地形評估;東搜黃正賢教官則提供技術裝備與任務支援。為全面掌握堰塞湖上、下游地形變化,分署同步規劃自萬榮林道及光復林道二條路線進入湖區。光復林道特遣隊,因颱風影響延期至9月30日執行,萬榮林道特遣隊則依原訂計畫於10月2日啟程。

堰塞湖地區地表仍持續變形,馬太鞍溪集水區多處可見新裂隙,顯示開挖施工便道或鑽炸作業目前皆不具安全性,貿然施工恐引發更大規模崩塌。

萬榮林道特遣隊由總籌張光承與花蓮分署萬榮工作站資深技術士張森(Lasi Muri)領軍,成員包括卓溪布農族高山協作員高健翔(Kimat Tamapima)、森林環境生態調查員楊翊,以及嚮導梁聖岳與張景淮(山獸探勘)。隊伍依據航測圖資、空拍資料、光達與1/5000相片基本圖等綜合研判後,規劃自萬榮林道上切、腰繞舊林田山鐵道進入,為兼顧安全與效率的最佳路線。隊員們攜帶繩索、草刀與十字鎬等各種技術裝備,克服中級山崎嶇地形及多處崩塌路段。沿途透過空拍與定位掌握地形風險並記錄堰塞湖區崩塌與水文變化情形。

溢流口位置相較先前空拍資料明顯後退,證實該地區仍持續快速演變。
堰塞湖形成之初即啟動應變作業
並於9月初正式委託登山界山林文化工作者、東搜搜救組副組長張光承擔任總籌劃,負責探勘任務統籌與地形評估。
確認崩塌淤積與泥砂沖積狀況,沿途地形破碎飛砂走石嚴重。

隊伍於10月2日自萬榮林道10.7公里處啟登,第一日抵達21公里處紮營,翌日翻越望溪稜線,經多處崩塌地後安全抵達營地。第三日下切至海拔1400公尺瀑布崖口,確認崩塌淤積與泥砂沖積狀況,沿途地形破碎飛砂走石嚴重。第四日凌晨再度出發,避開揚塵穿越大規模崩塌帶並以垂降方式挑戰瀑布崖口高落差地形,終於在上午9時抵達馬太鞍溪主匯流口,成功觀測堰塞湖壩體與溢流口位置。同時發現,堰塞湖溢流後短短兩週內河道已被沖刷加深逾百公尺,沿途可見溪水侵蝕力強大、峭壁陡峭,顯示短期河相與地形變化劇烈。溢流口位置相較先前空拍資料明顯後退,證實該地區仍持續快速演變。

花蓮分署表示,除萬榮林道特遣隊於10月7日全員平安返抵萬榮工作站之外,另一支特遣隊伍則由萬榮工作站技士賴光榮領隊,隊員有森林護管員田宇倫、羅國清,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東搜)二位教官張光程、張景淮,以及四位專業登山探勘團隊人員林田魯儀、王治強、蔡鴻傑、陳品維等九人隊伍,從馬太鞍溪南側的光復林道出發,並於10月8日完成完成任務回報。花蓮分署依據二支特遣隊伍帶回的珍貴探勘資料研判,堰塞湖地區地表仍持續變形,馬太鞍溪集水區多處可見新裂隙,顯示開挖施工便道或鑽炸作業目前皆不具安全性,貿然施工恐引發更大規模崩塌。

花蓮分署表示,感謝東搜及登山探勘團隊專業支援與現地資料回報,未來將持續監測堰塞湖的變化與潛在風險,而此次探勘成果,可作為專家學者評估現場地形調查與安全監測,以及研擬防災與減災策略重要參考資料,期能因此更精確掌握馬太鞍溪堰塞湖周邊山區地質及現地環境變化,以擬訂出解決堰塞湖危機的解方。

分享

光復災區|大進國小牙醫診療站啟用

馬太鞍溪便道|提前在10/10日下午3時通車,限5噸以下小型車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