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為政永靖報導〕戶外教學,永靖鄉福德國小遠征苗栗「裡山塾的龜鱉異視界」,實踐環境永續學習。
福德國小推動戶外教育,獲教育部補助,本月18日由校長卓鴻賓帶領五、六年級2個班級師生,二度前往苗栗「觀樹文教基金會裡山塾」環境學習基地,進行深度移地教學。
本次課程主題:「龜鱉的異視界」,透過創新多元體驗學習,讓學生從戶外真實情境探索生態奧秘,學習及重新思考人與環境關係。
卓校長說,「龜鱉的異視界」課程設計,兼具生態深度和文化趣味,課程從「生活中的龜與鱉」破題,探討寵物、文化象徵、飲食乃至俗語卜卦無所不在的龜文化。
課程深入「龜隱山林」,引導學生認識台灣淺山中原生龜鱉生態習性和保育等級,學生化身小小研究員,近距離觀察「龜」的習性,課程探討「龜龜相煎何太急」保育議題,從棲地破壞、環境汙染、過度獵捕到外來種入侵,延伸討論如何當一個「寵物龜」飼主。
學生製作代表長壽、祥瑞祈福米點心「紅龜粿」,結合食農教育和文化傳承,一系列活動將福德國小推動的台美生態學校、環境教育、食農教育、三好校園和品格教育,從課堂延伸至真實里山環境,讓孩子找回與土地的深刻連結。
戶外教學活動最後由蕭佩真老師和學生手握鐮刀,彎腰割下金黃稻穗,那一刻,孩子不僅在收割,更感謝天地滋養
,感謝農夫辛勞。
校長卓鴻賓表示,課本知識是基礎,戶外教育真正價值在培養孩子真實能力,卓校長說,裡山塾課程就是最好跨領域統整學習典範,學生學到自然觀察環境教育、米食製作食農教育及品格教育,期許福德學子透過真實體驗學習,將對土地的關懷化為人生態度。
教導主任翁雅惠說,看到學生小心翼翼觀察烏龜,那種發自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為戶外教育可貴成果,高年級導師蕭語妮說,「龜鱉的異視界」為自然課程的延伸,學生親手做出紅龜粿,知行合一的學習,讓知識學得更牢固。
報社資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