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優鮮
2024竹博覽會
慢遊雲林-抽百萬名車
運動i臺灣 雲林動起來
鄒去嘉義
雲林首次篩
慢遊雲林-抽百萬名車

花東特派員張柏東/花蓮縣報導

即日起至2月23日在花蓮所夢想50+COFFEE,舉辦「2024原生藤織~原民傳統藤編織布師生聯展」,過年期間也開放參觀。

因應高齡化社會需要,芥菜種會花蓮習藝所以創造工作機會為目標,協助「壯世代」、也就是中高齡者,轉業或培養第二就業專長,去年開辦了太魯閣族的「藤編」及「織布」課程,讓學員可以從生活、生計到生命的三生一體當中,開創職涯新春,也能從文化維繫中,找到生命與部落連結的價值。花蓮習藝所即日起至2月23日在園區內的「夢想50+COFFEE」,舉辦「2024原生藤織~原民傳統藤編織布師生聯展」,過年期間也開放參觀。

超過百件太魯閣族統統工藝作品,象徵文化維繫以及部落連結價值。

芥菜種會花蓮習藝所督導林威廉表示,秉持過去花蓮習藝所提供原住民青年學習一技之長的理念,去年開始將目標鎖定失業、轉業的中高齡者,在就業市場的弱勢族群,學習新技藝,成就職涯發展新規劃。去年邀請藤編老師都姆恩.馬邵及編織老師陳素徽,分別開辦了基礎藤編及初階織布、進階織布種子教師培訓班,去年底結訓後,特別與兩位講師一起籌劃除展現研習成果,也開放參觀民眾藉此認識、典藏太魯閣族的傳統工藝。

芥菜種會開辦基礎藤編課程,培力社區需要者工作技能,創造工作機會進而穩定家庭生活。

都姆恩.馬邵是少數的女性藤編工藝師,也是花蓮縣政府出版第一代原藝百工入選者,她說要在36小時內讓學員認識基礎藤編並完成作品並不容易,但學員為認識文化工藝,並習得工藝技巧成為未來謀生技藝,經常熬夜編織、甚至半夜打電話向老師請益編織過程所遇瓶頸,學員才能在短時間藉助模型完成黃藤編成的「獵物背籠」,而且是成熟的作品。

織布老師陳素徽則說,此次課程以培訓織布種子教師為主,除基礎織布技巧,也讓學員認識織紋、學習織紋,從而創作織紋,因為織布是太魯閣族在傳統上婦女必須學習的技藝,參與織娘們也因對傳統織布產生熱情,期許找回媽媽、祖母的手作技藝。陳素徽說,其中一位六十多歲的學員,甚至立志要找回家族的織紋,並將織紋傳承給下一代,因此種子教師參與進階班時,更多時間是織紋創作討論,找到屬於自己的織紋。

林威廉表示,有幾位學員因家中經濟的困難,將桌上型傳統織布機商借回家,在家生產製作,再透過芥菜種會供需服務中的「習得號」(連結:https://lihi3.com/NC9fz)獲得收入,有了收入就能轉為購買織布機的經費。芥菜種會建立雙福助人網,落實「家庭共生」、「資源共好」,提供弱勢家庭生活照顧需求,並透過創造工作機會,穩定家庭生活,從扶助到扶立,讓受助家庭能夠站起來,成為共生共好的韌性社區。

這次的展覽定名為「原生藤織」,即在找到生活的文化,進一步成為維持生計的技藝,最後則圓滿自己的生命。超過百件的作品,除了呈現師生在傳統工藝的技術成果,參觀者也藉此認識太魯閣族的傳統工藝,開放民眾典藏,讓實用或具收藏價值的工藝品,提升及價值,展覽期間會不定期更新。花蓮習藝所位在花蓮縣新城鄉北埔村北埔路13號,週二全天與週日上午休館,過年期間則2月8-11日休館外,開放時間與平日相同,歡迎鄉親欣賞精美工藝作品之餘,也能在「夢想50+COFFEE」品嚐壯世代姐妹所烹煮的咖啡及點心。

[關於基督教芥菜種會]

台灣第一個立案的社福機構,創辦人美國宣教士孫理蓮(Lillian R. Dickson)於1927年與丈夫孫雅各牧師來台,看見台灣人民的疾病與貧窮,便於1952年創立芥菜種會,服務包括弱勢兒少、原住民、漢生病患與烏腳病患等,幫助超過百萬人。芥菜種會秉持著孫理蓮宣教士愛神愛人的心志服務有需要的人,於2011年獲頒總統文化獎。從早期的兒少安置、原住民教育、醫療救助等各項服務,如今除了藉由社區工作模式,持續扶助弱勢族群;更倡導知識技能的培力與分享,將「培育、成長、分享、傳承」的服務理念,擴大形成「雙福助人網」,致力「自立自助,共生共好」,讓曾經的受助者也能成為幫助者,為社區兒少、青年、婦女、熟齡者提供服務。

分享

百人瘋搶|春節超強福袋800份開放預購中,龍年新春福袋1/18日開賣!

花蓮長照服務春節不打烊|歡歡喜喜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