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2025.08.22.)長期散發惡臭|吉安垃圾轉運站長期違法堆置大量垃圾,花蓮市垃圾場惡火敲響警鐘,光華村長石福春嚴正聲明:呼籲環保局正視吉安轉運站隱憂,不應視而不見!


圖文:謝家豪
一、公共安全的警鐘
這起花蓮市垃圾場沼氣外洩與火警,不只是單一意外,而是反映出垃圾處理設施長期「超量堆置、管理鬆散」的系統性風險。沼氣外洩容易導致火警甚至氣爆,這對附近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石村長的警告點出了:問題不是今天發生一場火,而是花蓮縣內多個垃圾場、轉運站都潛藏同樣危機。
二、村民承受的環境不正義
光華村垃圾轉運站的「長期違法堆置」,已經造成村民生活品質下降,惡臭與環境污染讓居民長期受苦,卻遲遲未見有效改善。這就是典型的「環境不正義」—基層民眾被迫承擔上級怠惰與決策失靈的後果。
三、政府責任缺位
主管機關花蓮縣環保局,面對地方長年反映,卻選擇沉默或拖延。這不只是行政怠惰,更是治理的失職。石村長強調「環保局必須公開垃圾堆置量、處理進度與改善計畫」,這要求十分合理,也是最低限度的透明責任。若官方持續忽視,等於坐視下一次更嚴重的災害發生。
四、公民社會的行動
石村長提到「準備採取法律行動」,這是基層社會自救的展現。當主管機關失能,村辦公處帶領居民透過司法手段維權,是台灣民主機制中「以法律對抗怠政」的重要實踐。這不僅是為光華村爭取權益,也是對其他地區敲響的示警:環境治理必須改革。
總結
石福春的聲明,點出了台灣垃圾處理體系「量能不足、監管失靈」的結構問題。花蓮市火警只是第一個冒出來的警訊,若環保局不積極作為,其他轉運站隨時可能重演。這件事提醒我們:
1.垃圾問題不是單純環保議題,而是公共安全與環境正義的核心挑戰。
2.基層民代的發聲,正在填補地方治理的缺口。
3.若政府持續怠惰,民間法律行動將成為推動改革的壓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