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雲林縣長張麗善今天(29日)受《天下雜誌》邀請,出席於台北微風南山藝文展演中心舉辦的高峰論壇,透過具體案例與成效,分享雲林如何邁向前瞻農業再進化、智慧創新新城鄉,也希望經由交流,激出更多啟發及合作的可能,為台灣的永續未來共同努力!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作為全台灣最重要的農業重鎮,過去一直以「台灣糧倉」著稱。但面對氣候變遷、人口老化缺工、全球市場競爭以及新世代消費型態的轉變,我們必須讓農業不只是傳統的生產,而是融合科技、創新與智慧,成為引領縣市發展的重要引擎。
因此,縣府推動「智慧農業」,讓農民能透過數據管理、精準耕作,提升生產效率,減少環境負擔;同時也透過「產業鏈升級」,將農業與加工、物流、行銷相結合,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此外,縣府積極建構「新城鄉」願景,讓農村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產基地,而是能夠結合智慧生活、文化特色與觀光價值的多元場域。未來,農業將不僅是糧食供應,更是科技展現、文化交流與永續生活的示範。
張縣長說,在過去,我們的農產業以追求產量和規模為主,但現在產業的發展趨勢,已明顯轉變為追求永續性、AI智慧效率及更高的附加價值。
因此縣府以科技智農、循環永續及產業升級為推動農業的三大核心方向,已成功地啟動了許多示範性計畫,結合產、官、學、研各界的力量,逐步打造以循環永續農業、智慧科技創新的新產業體系。
在科技智農培養上,縣府設立「智慧農業大學」,提供農業科技應用、品牌塑造、數位行銷等專業領域培訓,帶動農業轉型升級,4年來已培育45位青農品牌,超過2,000人次參與訓練課程。
此外,縣府為解決農業市場價格波動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建置「數位農業行動平台」,與中央氣象署合作,利用超過30年的氣象大數據。
結合AI智慧分析,提供農情資訊、農價趨勢即時觀察及農業決策輔助工具,提升農業經營的預測能力,幫助農民降低風險,增加收入穩定性,促進農業成功轉型。
張縣長指出,在產業升級方面,縣府建置「雲林良品」評選及品牌,打開國際市場。
縣府透過嚴謹的評選機制,嚴選具有特色與代表性的優質業者與產品,至今已輔導超過431家業者、1,072件產品 取得「雲林良品」認證,規模持續成長,成為品質信賴的保證。
同時拓展國內外通路,除積極串聯各大通路與品牌合作,讓雲林優質農產走入百貨、超市、便利商店及電商平台。目前已與超過60個品牌、5,800個通路據點,今年預計突破1萬1,000個銷售據點。
合作夥伴包括全家便利商店、聖德科斯、楓康超市、無印良品、康是美、寶雅、大葉高島屋、新光三越、大潤發等知名通路,並與在地品牌樂檸漢堡、黑沃咖啡、Mr.Wish,以及 MOMO、東森購物等電商平台合作,共同提升雲林農產的能見度。
更積極推進海外布局,於2024年東京國際食品展帶領超過10家業者參展,接單金額突破15億元。
2025年更將行銷版圖拓展至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建立穩定供需鏈,爭取長期訂單,並透過跨境電商與出口,持續擴展國際市場。
張縣長表示,推動循環永續及產業轉型的成功,可從「神農獎」及「創業歸故里」的全國獎項中可窺一二,34屆神農獎獲3位神農及1位模範農民,為全國成績最優異的縣市。
得主包括向天歌的蔡英地、阿甘薯叔的蘇嘉益,以及有機竹筍加工的李星辰,他們都透過科技導入,成功將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創造出更多價值與機會。此外,模範農民展鮮農產公司,以穩定的契作模式,建立永續經營典範。
縣府並透過智慧化冷鏈管理,提升產品競爭力,市場占有率達70%,年產值突破2億元,並成功促進青年回流家鄉就業,這些技術不僅提升農業生產力,也能與企業的數位轉型策略相互學習應用。
張縣長說,2024第六屆創業歸故里競賽中,豐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智慧化無人養殖飼料船,摘下故里金讚獎(冠軍);宏昇芽菜有限公司—向下扎根、在地深根—國產大豆復育計畫,獲數位革新獎(亞軍)殊榮。
另柏香肉品有限公司—數位科技開啟雲林畜牧新紀元,獲場域實踐獎(季軍)殊榮;土地工工(點點善有限公司)—為人做工,為土地做工,榮獲服務推廣獎,亮眼的成績在在顯現雲林農業發展的成功。
張縣長指出,今天的分享從智慧農業談起,一路走進產業轉型、能源循環、跨域合作與治理創新。
雲林縣雖以農立縣,卻不侷限於傳統農業的角色,我們正用一場場具體行動、一個個創新案例,提升「地方的競爭力」與「產業的韌性」。
從田間智慧管理到全球舞台的氣候倡議,從廢棄物資源化到國際設計獎的肯定,縣府不只是解決問題,更是創造價值,我們不僅希望留住農地的生機,也希望為下一代鋪好更永續的道路。
張縣長強調,期許自己成為種樹的人,種智慧農藝人才、種科技農業,雲林會持續走在創新與永續的道路上,也希望與來自產、官、學、研各界的大家攜手,把地方的改變推向全國,把台灣的實力帶上國際舞台。
她期許大家一起為台灣這片土地,播下希望的種子,收成永續的未來!(圖/縣政府提供)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