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特派員陳信利/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今天(25日)推出形象影片《翻樂雲林新篇章─邁向農工商科技城》,影片日前邀請日韓駐台媒體觀賞試映,獲得極度好評!
日韓駐台媒體高度肯定該片以細膩鏡頭,搭配優美動人的樂章,鋪陳這片土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描繪充滿溫度與希望的地方新圖像。
縣長張麗善表示,她上任以來,至今已邁入第七年,這些年來,縣府團隊透過一步一腳印,堅持以「智慧治理、經濟發展、環境永續、社會福祉」為核心推動縣政,努力讓雲林不僅是穩固的農業大縣,更朝向智慧城市與科技農業的領航者前進,並在國內外獲得高度肯定,交出亮眼成績單。
張縣長說,她一直希望能有一支影片,來呈現雲林這段時間的進步與改變,因此從去(2024)年即交由縣府新聞處著手規劃這部影片的製作。
這部影片結合雲林的風景地貌、歷史文化、基礎建設、產業升級及各項公共政策與社會福利,以及最重要在這塊土地努力耕耘的「人們」,透過5大章節並以豐富的樂曲進行串聯。
恰如其分地呈現這些年雲林的轉變,也讓每一位雲林人的面孔與故事都在其中閃耀。
期望大家在欣賞這部影片後,不僅能引起雲林人們的共鳴並感動人心,也讓來自各地民眾更進一步認識與體會雲林之美!
縣政府新聞處長陳其育說,本片同步規劃中、英、日3種語言配音與字幕翻譯。日前特別邀請NHK、日本共同社、日本時事通信社、西日本新聞社、讀賣新聞、韓國Apple Economy等駐台媒體人員觀賞此片。
外媒均對本部影片以豐富生動影像,結合觸動人心的音樂與旁白,勾勒出雲林發展的全新面貌,表達高度肯定。
陳處長指出,這部影片的創作初始,便確立了「聲音」作為全片靈魂的基調。不同於唾手可得的版權音樂,而選擇回歸聲音的本質,讓觀眾不僅用眼睛觀看,更能用心去傾聽。
從環境中的自然聲響,到樂手們真實流露的生命力,透過旋律交織出的層層情感,引領觀眾進入雲林的山河、風土與人心。
影片配樂精心選用德佛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台灣經典歌曲《阮若打開心內門窗》以及《甜蜜蜜》,由鋼琴家葉士賢、小提琴家黃亭綺與大提琴家張逸中攜手演奏。
並由新銳作曲家陳品珍進行三重奏改編,融合古典樂章結構,使音樂成為影片情感的核心脈絡。
「輕柔、溫暖、堅毅」,透過每一個樂章,希望透過這部影片的拍攝與傳達,能讓更多人認識雲林,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獨特與美好。
陳處長表示,本部影片分為3個章節,由壯闊的山河景色揭開序幕,從大地的肌理中,看見孕育生命的力量。這片土地,既是血脈的延伸,也是歷史的見證,承載著雲林人代代相傳的情感與記憶。
第二章,走進歷史的「風」中,每一寸土地都訴說著先民開墾的智慧與奮鬥。十七世紀後葉,乘風破浪而來的祖先,於沖積平原上拓荒立業。北港朝天宮的興建,凝聚信仰力量,也帶動商業繁榮。
日本時代的基礎建設,則讓鐵路、公路與糖廠成為近代化雲林的起點。自1950年成為正式縣分後,從農業機械化到湖山水庫的建置,雲林持續在穩定中邁向革新,展現其堅韌與轉變的力量。
第三章「群」,講述曾經以稻米、甘蔗、花生為榮的農業大縣,隨著經濟起飛、產業技術革新與全球化浪潮,逐漸發展出多元化的經濟樣貌。
1995年六輕工業區設立後,石化產業蓬勃發展,為地方注入新血。
進入21世紀後,科技產業及人工智慧更在此扎根發芽,縣政府以高鐵特定區為核心,推動「9+1產業園區」計畫,成功融合農、工、商、科技,引領雲林走向智慧新未來。
隨著產業與觀念的革新,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到故鄉,重新擁抱雲林。這不只是回家的旅程,更是心靈的落腳點。
他們將所學的專業與能量,注入這片土地,為傳統注入創新活力,讓雲林成為夢想落實的「新宇宙」。
陳處長說,影片最後,以溫柔又堅實的步伐回歸家庭與社區的核心。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雲林縣政府以多元政策打造幸福家園─長青食堂提供的不僅是一頓溫暖的飯菜,更是社會支持的實踐。
此外,天倫D+健康守護系統、復康巴士、智慧教育設施、水洗式黑板與空調優化學習環境,都是守護每一位長者與孩子的具體行動。
縣府深信:陪伴是最深的關懷,科技則是最柔軟的力量!
陳處長強調,從壯麗的山河到豐饒的生態,雲林不只是台灣的糧倉,更是孕育希望與夢想的所在。
歷史的沉澱、文化的厚度、產業的蛻變與科技的崛起,使雲林這顆西部明珠閃耀嶄新光芒。
今天的雲林,不僅見證時代,更啟航未來,正以獨特的魅力迎向世界,攜手每一位在地與返鄉的你我,一同書寫屬於這塊土地的甜蜜新篇章。
影片後續將上架於縣府YouTube、Facebook及縣府官方網站等多元網路平台進行推廣宣傳,讓更多人看見雲林發展的正向改變,關注雲林的建設成果、文化特色與旅遊亮點,邁向農工商科技城!(影音/雲林縣政府提供)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