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為政彰化報導〕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彰基醫院警示,有27%延誤就醫,彰基期盼醫病同守黃金救命線。
彰基指出,今年﹁世界中風日主題:「認識徵兆、立即行動」,提醒民眾出現嘴角歪斜、口齒不清、單側無力等中風警訊時,應立即撥打119,把握治療黃金期。
彰化縣唯一醫學中心的彰基呼籲:﹁中風搶救分秒必爭,越早治療、後遺症越輕。彰基中風中心建構「全年無休」,「24小時待命救治體系」從救護車抵達、影像判讀到導管取栓每步,皆精準銜接,讓病人在﹁黃金一小時﹂內完成治療,大幅降低後遺症風險。
彰基中風中心有六位取栓醫師,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和影像醫學科」組成跨專科團隊,採全年無休輪值制度,確保中彰雲投地區患者在最短時間獲專業救治。
醫療長張尚文表示:彰基是彰化唯一醫學中心,更是鄰近區域急重症醫療最重要後盾,即使在夜間、假日或天候不佳,也能即時啟動取栓作業。
張醫療長表示,由於全台神經內科醫師人力吃緊,彰基持續投入培訓和留任計畫,維持完善中風醫療量能,確保偏鄉民眾也能享有與都市同等醫療品質,張尚文說,中風中心源自總院長陳穆寬教授對臨床創新的支持。
張醫療長強調:醫療科技的進步,須伴隨制度創新與人才培育,彰基特將取栓評估費全額提供給醫師,將九成獎勵費用,回饋臨床團隊,形成正向激勵循環,確保團隊穩定守護病人。
彰基中風中心統計,轉入病人中約六成,在60分鐘內完成導管取栓,治療成效明顯,患者年齡從23歲至103歲,顯示中風非高齡者專屬疾病,許多重症患者在團隊即時介入和後續復健後,皆能重拾自理能力和生活信心。
神外科醫師郭明錡指出,中風搶救關鍵是﹁時間與判斷﹂,據統計,約27%病人因送醫延遲而錯過黃金期,反之,及時送醫者在AI輔助判讀與團隊協同處理下,可迅速決策,進行取栓手術。
郭醫師說,看見原本癱軟的病人,在術後重新行走和說話,是彰基最大鼓勵。
神內科醫師周鴻杰說,彰基中風照護流程強調速度和品質,從急診接案、影像判讀、取栓治療到復健照護,皆無縫銜接,確保病人全程獲得專業支持。他提醒,年輕型中風患者逐年增加,民眾應養成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血脂習慣,遠離三高危險因子,在智慧醫療應用方面,彰基導入﹁中風臨床支援系統,協助醫師快速排除禁忌症,保障安全,使用﹁RAPID.AI影像分析系統,即時判讀腦灌流狀態,提升判斷速度和準確性。
彰基說,2018年起建立﹁遠距中風會診網絡」,讓體系醫院可在病人送抵前完成影像上傳和判讀,實現跨院即時決策,區域中風照護建立新典範。後續追蹤顯示,許多患者在三個月內生活功能大幅改善,有患者可以重新提筆練字,重返職場,回社區擔任志工,也有長輩康復後重拾家庭生活。
張尚文醫療長說,上述這些故事印證彰基中風中心﹁救回的不只是生命,更是完整家庭生活﹂照護理念,他表示,作為中部重度急救責任醫院,中風中心將持續以﹁團隊合作﹂和﹁智慧醫療﹂雙軸並進,整合體系醫院和區域資源,實踐「及時搶救、重拾健康、精進品質」承諾,守護更多腦中風病患生命。
報社資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