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YOUNG三條崙
114雲林全運會
雲林智慧證書管理系統
嘉尚好禮
雲林表演廳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雲林縣立田徑場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廠商廣告

【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雲林縣長張麗善今天(5日)受邀出席《遠見雜誌》主辦的「永續與智慧治理高峰論壇」,以「數位翻轉城市,人才成就永續」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雲林縣如何透過科技創新與人才培育,從農業轉型出發,走向「由人才驅動的永續之路」,開創智慧與永續並進的治理新典範!

縣長張麗善指出,農業轉型是吸引年輕人返鄉的關鍵。雲林以「六級產業化」為核心,結合智慧科技、循環經濟與國際視野,推動農業升級轉型,讓傳統農業邁向智慧化與永續化。
 
縣府並導入科技應用,讓農民從「靠經驗種田」轉為「靠數據管理」,帶動農業年產值由700億元提升至948億元,展現強勁成長動能。同時導入「智耕雲系統」,運用氣象數據分析讓作物產值提升200%、土地利用率提高50%。
 
其中四湖鄉的「氣套式雞舍」投資4.2億元,創造3倍產值;崙背鄉「鮮乳坊」運用AI監測乳牛健康,每日節省2小時人力;口湖鄉「好蝦冏男社」以AI控制水質與餵食,存活率提升60%,利潤高出市場5成。
 
張縣長表示,雲林縣推動循環經濟永續農業具體的行動方案與成果,例如縣府與台塑南亞合作「雲溉肥計畫」,將6,500公噸廚餘轉為有機肥,並提前禁止廚餘養豬政策,有效防範非洲豬瘟。另以鳳梨葉製成「鳳梨纖維布」,打造零廢棄永續服飾。
 
另縣府與學術單位合作,將酸菜高鹽鹵水轉化為「益肥」,減緩土壤酸化與水質污染,同時應用於文蛤養殖,大幅提高存活率,創造農業循環新價值,獲得今年「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經濟成長組優選獎」。
 
 
「科技要以人為本,讓弱勢也能被科技照顧!」張縣長說,面對雲林超高齡社會與醫療資源不足挑戰,縣府推動「智慧繁星E醫療」,導入遠距專科診療服務,讓7個偏鄉居民免於長途奔波,此計畫榮獲WITSA全球資通訊科技卓越獎。
 
在教育方面,雲林縣投入2.8億元推動「師生有平板」計畫,並成為全台唯一全面導入「數位水洗智慧黑板」的縣市,同時設立「防災教育科技中心」、「海洋教育中心」與「智慧教育中心」,培養學生AI與機器人科技素養,為AI時代奠定基礎。
 
張縣長指出,雲林在國際舞台上表現亮眼,去年入選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CF)「全球七大智慧城市」,成為亞洲唯一上榜縣市,今年再度獲得ICF認證。
 
近6年間,縣府共獲949項國內外獎項,其中812項為設計、永續與科技領域榮譽,證明農業縣也能用科技翻轉,讓世界看見雲林!
 
張縣長表示,縣府將持續推動青年返鄉與公務人才培訓計畫,培養兼具制度力與創新力的公務團隊,迎接AI與數位治理時代挑戰。
 
「雲林的轉型不是夢想,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張麗善強調,未來將持續以「永續、創新」為核心,打造兼具人文與科技的新農業典範,讓雲林在國際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圖、影音/雲林縣政府提供)

分享

中央補助縮減像「阿婆仔炊粿」 嘉義市長黃敏惠:要在逆境中拚出逆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