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YOUNG三條崙
114雲林全運會
雲林智慧證書管理系統
嘉尚好禮
雲林表演廳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雲林縣立田徑場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業配廠商

  【記者張文一嘉義報導】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因過敏、腸胃不適、排尿問題或壓力調適而服用藥物,其中不少屬於具有「抗膽鹼作用」的處方。這類藥物能改善不適,卻也可能因副作用造成負擔。嘉義基督教醫院與國立成功大學共同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短期內累積使用多種具抗膽鹼作用的藥物,會顯著提高院外心臟驟停(OHCA)風險。此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心血管權威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是目前全球同領域規模最大的研究,再度展現臺灣在臨床藥物流行病學上的研究能量。
 
  蔡銘仁醫師與賴嘉鎮教授指出,具抗膽鹼作用的藥物種類相當廣泛,包括部分抗過敏藥、腸胃解痙藥、止暈止吐藥、安眠藥及膀胱治療藥等。特別是中老年族群因多重用藥而容易在不自覺中累積過量。兩位研究者提醒,藥物「多」不代表「好」,在短時間內累積的抗膽鹼負荷就可能對心臟造成致命衝擊。
 
  此研究由嘉基副院長、神經內科宋昇峯醫師,急診醫學部蔡銘仁醫師,臨床數據中心楊昕禕主任,以及成大賴嘉鎮教授共同合作,利用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進行全國性分析。研究團隊蒐集2011年至2021年、共17萬3974名40歲以上的院外心臟驟停病人的資料,透過多重統計模型嚴謹比對病人在發生OHCA前30天內的抗膽鹼藥物使用量,並與其平日用藥量比較,證實短期累積效應比預期更具危險性。
 
  結果顯示,若在一個月內累積的抗膽鹼負荷達1至2分,40至64歲族群的心臟驟停風險增加約1.5倍;超過3分,風險更提升至2倍以上。在65歲以上族群中,最高風險更可達2.2倍,呈現明顯的「劑量反應效應」─抗膽鹼負荷越高,心臟驟停風險越大。
 
    宋昇峯副院長表示,此研究回應了臨床上長期存在的疑問,具抗膽鹼作用的藥物是否會在短期內引發急性心臟事件?以全國性資料庫進行分析,不僅提供明確證據,更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究之一,顯示臺灣在臨床數據分析及藥物安全研究上具備深厚能量。他強調,研究成果能協助醫療人員與民眾更清楚掌握用藥風險,也提醒臨床端應更謹慎評估抗膽鹼藥物的潛在副作用。
 
  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陳煒表示,這是台灣臨床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用藥安全的重要證據。他指出,即便是常見藥物,只要累積到一定劑量,仍可能對心臟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民眾就醫時務必主動告知所有正在使用的藥物,讓醫療團隊能做出精準判斷。陳院長也肯定研究團隊的努力,使嘉基與臺灣的研究成果再次站上國際舞台。他強調,嘉基將持續精進用藥安全管理,並以科學為基礎,打造更安全、精準的醫療照護環境,守護民眾健康。

分享

北斗警分局田尾分駐所新廈落成。(照片縣府提供)

弘道志工幫91歲獨居阿嬤(左3)清理家庭。(照片弘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