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特派員陳信利/嘉義報導】嘉義縣番路鄉農會今天(15日)正式啟動新一年度的柿餅加工季。雖然今年因連續風災導致柿子產量大幅減少,但農會以「保價收購」措施,為在地柿農提供堅實後盾,讓農民在天災陰影下仍能安心投入生產,繼續守護這份屬於阿里山麓的甜美滋味。
番路鄉農會總幹事趙幸芳表示,番路鄉是全台最大的柿子產地,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土壤條件,孕育出品質優良、香甜可口的牛心柿。經由傳統與現代工法結合,這些柿子化身為遠近馳名的番路柿餅。
番路鄉農會採用室內冷熱風交替的恆溫烘乾法,透過「六進六出」的烘乾過程與多次細膩的手工按摩,使柿餅色澤晶瑩、口感柔韌,製作出高品質、衛生的柿餅,深獲消費者青睞。
今年度柿青保價收購正式啟動,簽約期間從114年至116年,將以穩定價格保障農民收益。今年收購規格訂定為:7兩以上每斤23元、4.5兩以上每斤20元、3.5兩以上每斤13元,確保不同規格柿果都能獲得合理價值。
該農會供銷部指出,目前市面上柿子收購價格尚未明朗,回顧往年平均行情僅約每斤15元,此次農會公告的保價收購價明顯高於市場水準。
番路鄉柿子栽培面積約200公頃,依每公頃正常產量3萬台斤估算,整體可達600萬台斤;但受氣候影響,今年收成率僅約4成,實際收購量約240萬台斤。
趙總幹事說,該農會近年來除延續傳統柿餅,更積極拓展加工品項,持續為柿子產業注入創新能量。
農會以柿子與柿葉為核心,陸續開發出柿葉茶、柿霜料理包、洗沐浴組,以及結合食農體驗的「柿染食農體驗-柿袋相傳」等多元產品,讓消費者不僅能在柿子產季享受鮮果風味,更能全年體驗與收藏。
搭配多樣化包裝設計,從單粒裝到精緻禮盒,不僅兼顧衛生與便利需求,更融合在地特色,成功打造兼具文化底蘊與實用性的伴手禮,為番路柿子產業開啟新的發展契機。
趙總幹事指出,柿子是番路鄉的特色農產,每一顆柿果背後都凝聚著農民的辛勞與土地的養分。雖然今年因災情影響產量,但農會與農民之間的信任更加緊密。
她表示,農民用心栽種,我們就要用最大的力量協助行銷與加工。每一份消費者手中甜美的柿餅,都是農民辛勤與農會努力的結晶。
趙總幹事強調,農會的角色就是要和農民站在一起,不論好收成或歹年冬,都要守護這片土地與產業,確保價格穩定,讓果農能持續耕作,不致因產量不穩而心生憂慮。
雖然今年柿子因風災受創,但番路鄉農會積極啟動保價收購機制,並透過技術創新與產品多元化,不僅守住了農民收益,也延續了珍貴的柿子產業文化。
展望未來,農會將持續結合觀光、食農教育與創新產品,推廣番路柿子文化,帶動地方產業與旅遊的雙向發展。
鄉農會誠摯邀請全國民眾於10月4日至5日共襄盛舉,參加一年一度的「柿子節」,在活動中體驗道地風情,品味多元創新柿子產品,將這份屬於番路的甜美與感動帶回家!(圖/番路鄉農會提供)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