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歷經多年爭取,雲林縣政府於今天(26日)在古坑鄉草嶺村石壁北天宮前廣場舉行「石壁休閒農業區」揭牌儀式,宣告縣內第三座休閒農業區獲正式成立,這是繼金湖及華山休閒農業區之後,相隔19年再度新增休閒農業區。
此次劃設以「農禪生活、康養山林」為核心主軸,結合山林生態、農村文化與在地農產,推出具四季特色的主題遊程,期望帶動古坑農村再生、產業轉型與觀光發展,成為全縣新亮點。
今天活動有副縣長謝淑亞、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秘書王聖銘、縣府農業處長魏勝德、文觀處長陳璧君、衛生局長曾春美、新聞處長陳其育、縣議員張庭綺、古坑鄉長林慧如、石壁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賴郁憲、草嶺村長陳兵通等人出席揭牌典禮。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歷經將近20年的努力,石壁休閒農業區終於成立。921大地震阻斷草嶺的發展,張縣長上任後即在108年2月上山傾聽鄉親的心聲,擬定草嶺風華再現三部曲。
在交通路網、停車場、通訊、醫療及消防等基礎建設上逐一布建完成,加上竹創生精準療癒基地建置及相關產業成功輔導,可以說畢其功於一役,順利催生石壁休閒農業區。
接著大家仍需持續不斷努力,公私協力連結共好,共創永續草嶺石壁、永續雲林!
縣府農業處長魏勝德說,雲林縣從民國95年劃定華山休閒農業區與金湖休閒農業區之後,相隔近20年,很高興今天古坑石壁休閒農業區核定劃設。
石壁休閒農業區位於古坑鄉草嶺村石壁地區,海拔1千公尺上下,擁有壯麗雲海、竹林瀑布與原始森林,為茶、竹筍、菇類及咖啡等作物的重要產區,更有二級加工及三級休閒農業。
縣府自109年起即編列經費啟動規劃,期間歷經疫情波動、中央制度調整等挑戰,但在地方社區、產業夥伴與各級機關團隊共同努力下,終於完成休區劃設,並站上今天的舞台。
魏處長指出,石壁休閒農業區的劃設是很重要的里程碑,由在地農友組成「石壁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負責營運,透過農業轉型與旅遊導入,結合社區與縣府跨局處資源,積極推動永續經營。
協會並與旅行社合作,設計套裝行程與票券,創造財務回饋機制與社區共益模式,展現山村自主發展的潛力,不只鼓勵青年回流,也希望透過食農教育、觀光休閒。
歡迎全台喜愛好山好水、好空氣的朋友們,趕快來石壁休閒農業區,體驗在地特色遊程。
文觀處長陳璧君表示,草嶺曾是台灣最有名的12大觀光景點之一,921後被遺忘了很久,近幾年透過縣府、公所及社區大家共同努力,不斷的蛻變,現在不僅有516公頃森林療癒基地,同時也是全台灣唯一的世界竹地標。
現又獲中央對石壁休區的肯定,今天揭牌不只是一個揭牌動作,更是一個產業轉型升級。
縣府未來將持續與地方結合,推動文化、生態與生活融合的多元策略。10月4-5日即有森林療癒季登場,歡迎民眾前來。
古坑鄉長林慧如說,古坑鄉有2處休閒農業區,華山休閒農業區有淺山的優勢,石壁休閒農業區則有深山的優美,都是值得大家觀光的好地方。
石壁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賴郁憲指出,石壁休閒農業區劃設面積393公頃,涵蓋雲嶺之丘、美人谷、九芎神木、竹創森基地等知名景點,可望成為雲林休閒觀光的新亮點。
期待透過石壁休閒農業區的劃設,讓村民能配合縣府資源,全年不同時節推出不同限定活動。
從1月冬筍節、2-3月的櫻花季、4-6月螢火蟲、7-8月避暑節、9-10月的森林療愈季、11-12月雲海季,同時利用活動串聯起地方相關產業。
期間並規畫相關遊程,例如咖啡烘焙體驗、愛玉DIY、苦茶油雞品嚐、茶餅製作等,更將地方特色產品加以包裝升級,打造為石壁休閒農業區品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報社資訊
分享